道教灵符网

乾卦 第一-周易译注

日期:2025-4-2 18:01| 发布者: 童子命化解网(tongziming.com)|



* * *

本节释《乾》九二爻辞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

九三曰“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,厉无咎”,何谓也?子曰:“君子进德修业(1)。忠信(2),所以进德也;修辞立其诚(3),所以居业也(4)。知至至之(5),可与言几也(6);知终终之(7),可与存义也(8)。是故居上位而不骄,在下位而不忧(9)。故乾乾因其时而惕(10),虽危无咎矣。”

* * *

(1)进德修业:《正义》:“九三所以终日乾乾者,欲进益道德,修营功业,故终日乾乾匪懈也。”

(2)忠信:《正义》:“推忠于人,以信待物,人则亲而尊之,其德日进,是进德也。”

(3)修辞立其诚:《折中》引程子曰:“修辞立其诚,不可不仔细理会,言能修省言辞,便是要立诚,若只是修饰言辞为心,只是为伪也。修辞立其诚,正为立己之诚意。”

(4)居业:《尚氏学》:“居者,蓄也,积也,业以积而高大也。”

(5)知至至之:至,达到。前一“至”为名词,指要达到的目标;后一“至”为动词,指努力达到这一目标。此谓九三居下卦之极,有“知几”进取、审慎“无咎”之象。《正义》:“知时节将至,知理欲到,可与共营几也。”

(6)几:《系辞传》:“几者,动之微,吉凶之先见者也。”《说文》:“几,微也。”

(7)知终终之:前一“终”为名词,指事物的终了;后一“终”为动词,指结束。此谓九三为下卦最后一爻,有事物发展到一个阶段而暂告终之象。《王注》:“居一卦之尽,是终也。”

(8)存义:存,保留;义,适宜。《正义》:“或使之欲进知几也,或使之欲退存义也。一进一退,其意不同,以九三处进退之时,若可进则进,可退则退,两意并行。”

(9)居上位而不骄,在下位而不忧:上位,指九三居下卦之上;下位,指九三居上卦之下;不骄不忧,因“知至”、“知终”而然。《正义》:“以其‘知终’,故不敢怀骄慢”;“以其知事将至,务几欲进,故不可忧也”。

(10)因其时:因,沿也;时,一天中的各个时辰。《尚氏学》:“‘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’,是自朝及夕,无不乾惕也,故曰‘因时’。”

* * *

九三爻辞说“君子整天健强振作,直到夜间还时时警惕慎行,这样即使面临危险也免遭咎害”,讲什么意思呢?孔子指出“这是譬喻君子要增进美德、营修功业。忠诚信实,就可以增进美德;修饰言辞出于诚挚的感情,就可以积蓄功业。知道进取的目标而努力实现它,这种人可以跟他商讨事物发展的征兆;知道终止的时刻而及时终止,这种人可以跟他共同保全事物发展的适宜状态。像这样就能居上位而不骄傲,处下位而不忧愁。所以能够恒久保持健强振作,随时警惕慎行,即使面临危险也就免遭咎害了。”

* * *

本节释《乾》九三爻辞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

九四曰“或跃在渊,无咎”,何谓也?子曰:“上下无常(1),非为邪也(2);进退无恒,非离群也。君子进德修业,欲及时也,故‘无咎’。”

* * *

(1)上下无常:与下句“进退无恒”为互文,指第四爻处于可上可下之位,必须根据不同情况决定上下进退。张惠言《周易虞氏义》引虞翻曰:“上谓承五,下谓应初”;《集解》引荀爽曰:“进谓居五,退谓居初。”案,《正义》以为“进者,弃位欲躣,是进德之谓也;退者,仍退在渊,是修业之谓也,其意与九三同”,可备一说。

(2)非为邪:此句与下句“非离群”为互文,指九三的上下进退,是顺从形势,既非私自欲望,亦非脱离众人。《正义》:“上而欲躣,下而欲退,是无常也;意在于公,非是为邪也。”又引何氏云:“所以进退无恒者,时使之然也,非苟欲离群也。”

* * *

九四爻辞说“或腾跃上进,或退处在渊,必无咎害”,讲什么意思呢?孔子指出:“这是譬喻贤人的上升、下降是不一定的,并非出于邪念;他的进取、引退也是不一定的,并非脱离众人。君子增益道德、营修功业,是想抓住时机进取,所以‘必无咎害’。”

* * *

本节释《乾》九四爻辞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

九五曰“飞龙在天,利见大人”,何谓也?子曰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(1);水流湿,火就燥;云从龙,风从虎;圣人作而万物睹(2);本乎天者亲上,本乎地者亲下,则各从其类也(3)。”

* * *

(1)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:气,与“声”相对;求,与“应”之意相近。以下诸句均举各种现象说明事物的互相感应作用。《正义》:“因大人与众物感应,故广陈众物相感应,以明圣人之作而万物瞻睹以结之也。”

(2)圣人作而万物睹:作,犹“起”;睹,见也。指“圣人”兴起,天下光明,万物呈现本色,各尽其用。《正义》:“是有识感有识也,此亦同类相感,圣人有生养之德,万物有生养之情,故相感应也。”

(3)本乎天者亲上,本乎地者亲下,则各从其类也:天、地,即“阳刚”、“阴柔”之谓。此三句上承前文之义,说明“圣人”兴起、治世清明,故阴阳判然区分,万物各从其类。《尚氏学》:“天地者,阴阳。本乎天者亲上,谓阳性上升顺行”,“本乎地者亲下,谓阴性下降逆行”。案,《正义》引庄氏曰:“天地缊,和合二气,共生万物。然万物之体,有感于天气偏多者,有感于地气偏多者,故《周礼·大宗伯》有天产、地产,《大司徒》云动物、植物。本受气于天者,是动物含灵之属;天体运动,含灵之物亦运动,是亲附于上也。本受气于地者,是植物无识之属;地体凝滞,植物亦不移动,是亲附于下也。则各从其类者,言天地之间,共相感应,各从其气类。”《本义》谓“本乎天者谓动物,本乎地者谓植物”,即取庄氏之义。此说可备参考。

* * *

九五爻辞说“巨龙高飞上天,利于出现大人”,讲什么意思呢?孔子指出:“这是譬喻同类的声音互相感应,同样的气息互相求合;水向湿处流,火向干处烧;景云随着龙吟而出,谷风随着虎啸而生;圣人奋起治世而万物显明可见;依存于天的亲近于上,依存于地的亲近于下,各以类相从而发挥作用。”

* * *

本节释《乾》九五爻辞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

上九曰“亢龙有悔”,何谓也?子曰:“贵而无位,高而无民(1),贤人在下位而无辅(2),是以动而‘有悔’也。”

* * *

QQ:915790790|赣ICP备11005942号-14|童子命,童子命查询,化解,八字排盘-易善命理 ( 赣公网安备 36028102000015 )

GMT+8, 2025-4-30 16:21 , Processed in 0.076265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