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灵符网

乾卦 第一-周易译注

日期:2025-4-2 18:01| 发布者: 童子命化解网(tongziming.com)|



--------------------

上九,亢龙有悔(1)。

* * *

(1)亢:音kàng,过甚,极度,《集解》引王肃曰:“穷高曰亢。”此处形容龙飞到极高的程度。悔:悔恨。案,《系辞上传》“悔吝者,忧虞之象也”,《正义》:“悔者,其事已过,有所追悔之也。”上九居《乾》卦之终,阳进亢极,将致灾害,故“有悔”。《集解》引王肃曰:“知进忘退,故悔也。”

* * *

上九,巨龙高飞穷极,终将有所悔恨。

* * *

事物的发展,盛极必衰。《周易》第六爻多寓这一哲理。《乾》上九“亢龙”高飞穷极,势必遭受挫折。朱熹曰:“当极盛之时,便须虑其亢,如这般处,最是。《易》之大义,大抵于盛满时致戒。”(《朱子语类》)

--------------------

用九(1),见群龙无首,吉(2)。

* * *

(1)用九:这是指明《周易》哲学以“变”为主的一方面特点。《易》筮过程中,凡筮得阳爻,其数或“七”、或“九”,“九”可变,“七”不变,故《周易》筮法原则是阳爻用“九”不用“七”,意即占其“变爻”;若筮得六爻均“九”时,即以“用九”辞为占。《本义》:“用九,言凡筮得阳爻者,皆用九,而不用七。盖诸卦百九十二阳爻之通例也。以此卦纯阳居首,故于此发之。而圣人因系之辞,使遇此卦而六爻皆变者即此占之。”

(2)见群龙无首,吉:群龙,指六爻均为阳爻;而六阳皆变,皆由阳刚变为阴柔,所以取群龙都不以首领自居之象。《尚氏学》:“‘见群龙无首,吉’者,申遇‘九’则变之义也。九何以必变?阳之数九为极多,故曰‘群’。阳极反阴,乃天地自然之理。乾为首,以阳刚居物首,易招物忌;变坤则无首,无首则能以柔济刚,故吉。”

* * *

用“九”数,出现一群巨龙,都不以首领自居,吉祥。

* * *

《周易》作者强调“谦”,认为越是刚健,越有地位,越要不为物先。“见群龙无首”,正体现这种思想。王弼释“用九”,指出“以刚健而居人之首,则物之所不与”(《王注》),是直接应用《老子》“后其身而身先”及“贵以贱为本”的观点。有合《易》理,并与《象传》“天德不可为首”的说法相符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

《彖》(1)曰:大哉乾元(2)!万物资始,乃统天(3)。云行雨施,品物流形(4)。大明终始(5),六位时成(6),时乘六龙以御天(7)。乾道变化(8),各正性命(9),保合太和(10),乃利贞(11)。首出庶物(12),万国咸宁(13)。

* * *

(1)彖:音tuàn,《正义》引褚氏、庄氏释曰:“彖断也,断定一卦之义,所以名为‘彖’也。”但作为经传之名,其义有二:一、指卦辞,即《释文》引马融所谓“彖辞,卦辞也。”《左传》襄公九年孔疏从之,称“《周易》卦下之辞谓之为《彖》”;二、指《十翼》中的《彖传》,即王弼《周易略例》所谓“统论一卦之体”者也,《正义》亦曰:“夫子所作《彖辞》,统论一卦之义。”这里指第二义,凡六十四卦所附“《彖》曰”之辞,均属此例。《彖传》又称《彖辞传》。

(2)乾元:“天”的元始之德,即充沛宇宙间、开创万物的阳气。以季节为喻,犹如春天景象。《尚氏学》:“乾元者,乾之元气也,于时配春。”

(3)统天:统,统领;天,犹言“大自然”。《正义》:“至健而为物始,以此乃能统领于天。”以上一节释卦辞“元”。

(4)品物流形:品,《说文》:“众庶也”,“品物”即各类事物;流形,流布成形。这是指万物因雨水的滋润而不断变化发展、壮大成形。此犹夏天的景象。《正义》:“言《乾》能用‘天’之德,使云气流行,雨泽施布,故品类之物流布成形,各得亨通,无所壅蔽:是其‘亨’也。”《尚氏学》:“于时配夏。”以上一节释卦辞“亨”。

(5)大明:即太阳,因属天上最光明之物,故称“大明”。

(6)六位时成:六位,指《乾》卦六爻;时,作副词,即按时。此句举卦中六爻按不同的“时位”组成,说明阳气的发展顺沿一定的规律。

(7)六龙:亦喻《乾》卦六爻。此句紧承前句之义,说明六爻的变动如六龙按时御天,恰似自然界沿四季程序发展至秋、万物尽趋成熟。前文“时成”二字,正寓含秋天景象。《尚氏学》:“于时配秋”,以上一节释卦辞“利”。

(8)乾道:犹言天道,即大自然运行规律。

(9)各正性命:正,犹“定”,《周礼·天官》宰夫“令群吏正岁会”,郑玄注“正”为“定”,此处指静定;性命,《正义》:“性者天生之质,若刚柔迟速之别;命者人所禀受,若贵贱夭寿之属。”《尚氏学》释为“精神”,可从。这一句的主语是“万物”,文中省略。

(10)太和:《本义》释为“阴阳会合、冲和之气”,即万物的“太和元气”。这两句说明自然界的变化,导致万物各自静定精神、眠伏潜息,保全其“太和元气”。此犹冬天景象。《尚氏学》:“于时配冬。”

(11)乃利贞:以上一节释卦辞“贞”。案,《正义》认为“保合太和,乃利贞”两句,释卦辞“利贞”,意指万物“能保安合会”,“得利而贞正”。可备一说。

(12)首出庶物:此句说明阳气的变化循环不已,犹如冬尽春来,新的阳气又开始萌生万物;就“四德”言,即复返“元”德,故亦称“贞下起元”。《重定费氏学》:“贞下起元,万物又于是乎资始矣。”

(13)万国咸宁:万国,《纂疏》:“地有九州,故曰万国”,即天下万方之意。《集解》引刘曰:“阳气为万物之所始,故曰‘首出庶物’;立君而天下皆宁,故曰‘万国咸宁’也。”这是以阳气“首出庶物”比拟拥立君主以使“万国咸宁”,亦可备一说。

* * *

《彖传》说:伟大啊,开创万物的(春天)阳气!万物依靠它开始产生,它统领着大自然。(夏天)云朵飘行、霖雨降落,各类事物流布成形。光辉灿烂的太阳反复运转(带来秋天),《乾》卦六爻按不同的时位组合而有所成,就像阳气按时乘着六条巨龙驾驭大自然。大自然的运行变化(迎来冬天),万物各自静定精神,保全太和元气,以利于守持正固(等待来年生长)。阳气周流不息,又开始重新萌生万物,天下万方都和美顺昌。

* * *

卦辞“元,亨,利,贞”之义,《彖传》阐发甚详。扬雄《太玄·文》“罔、直、蒙、酋、冥”,范望注云:“此五者为《太玄》之德,犹《易》‘元,亨,利,贞’也。”《太玄》并说明:直,东方,春;蒙,南方,夏;酋,西方,秋;罔、冥,北方,冬。今案,“直”之言殖也,直为繁殖,故以为春;“蒙”为蒙覆,草木修长,故以为夏;“酋”为蓄聚,万物成就,故以为秋;“罔”、“冥”为闭藏、无形,故以为冬也。行唐尚节之先生撰《周易尚氏学》,极力肯定《太玄》之说,指出:“其所谓直、蒙、酋,即震春、离夏、兑秋,即元、亨、利也;其所谓罔、冥,即坎冬,即贞也。”又云:“盖天之体,以健为用;而天之德,莫大于四时。元亨利贞,即春夏秋冬,即东南西北。震元、离亨、兑利、坎贞,往来循环,不忒不穷,《周易》之名。即以此也。后儒释此者,莫过于《太玄》。”尚先生此说,既使《乾》卦“四德”寓意了然,又使《彖传》大旨益增明确,实甚可取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

《象》曰(1):天行健(2);君子以自强不息(3)。

* * *

(1)象:《周易》中的“象”字,即“形象”、“象征”之意,亦《系辞下传》所谓“象也者,像此者也”。但作为经传之名,则有两义:一、指《周易》的卦形和卦爻辞,《系辞下传》:“《易》者,象也。”《左传》昭公二年叙韩宣子适鲁“见《易象》与《鲁春秋》”,均指此,故宋人项安世《周易玩辞》谓“凡卦辞皆曰象,凡卦画皆曰象”,故卦爻辞又称《象辞》;二、指《十翼》中的《象传》,旨在阐释卦象、爻象的象征意义。这里指第二义。凡六十四卦所附“《象》曰”云云,均属此例。《象传》又有《大象传》、《小象传》之分:前者每卦一则,释上下卦象,《正义》谓“总象一卦,故谓之《大象》”;后者每卦六则,释六爻爻象(《乾》、《坤》两卦分别多一则释“用九”、“用六”),《正义》谓“释六爻之《象辞》,谓之《小象》”。本则即属《乾》卦的《大象传》。

(2)天行健:此释《乾》卦上下“乾”均为“天”之象,说明“天”健行周流,永不衰竭。《集解》引宋衷曰:“昼夜不懈,以健详其名。”《正义》:“行者,运动之称;健者,强壮之名。”

(3)以:介词,其后省略一“之”字,可释为“因此”、“像这样”,以引出下文推阐的结果(余六十三卦《大象传》“以”字之义均仿此)。自强不息:指“君子”效法《乾》卦“健行”之象,立身、行事始终奋发不止。《正义》:“此以人事法天所行,言君子之人用此卦象自强勉力,不有止息。”

* * *

《象传》说:天的运行刚强劲健;君子因此不停地自我奋发图强。

* * *

《大象传》基本体例是:先释上下卦的卦象,然后从卦象推衍出切近人事的象征意义。即《折中》所谓:“专取两象以立义。”

--------------------

“潜龙勿用”,阳在下也(1);“见龙在田”,德施普也(2);“终日乾乾”,反复道也(3);“或跃在渊”,进无咎也;“飞龙在天”,大人造也(4);“亢龙有悔”,盈不可久也;“用九”,天德不可为首也(5)。

QQ:915790790|赣ICP备11005942号-14|童子命,童子命查询,化解,八字排盘-易善命理 ( 赣公网安备 36028102000015 )

GMT+8, 2025-4-30 16:08 , Processed in 0.060925 second(s), 14 queries .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