* * * (1)阳在下:指初九阳气初生而居下。《集解》引荀爽曰:“气微位卑,虽有阳德,潜藏在下,故曰‘勿用’也。”案,自此以下至“不可为首也”,是《乾》卦的《小象传》,每两句释一爻象,末两句释“用九”。 (2)德施普:指九二阳气出现于地面,其生养之德普及万物。《正义》:“此以人事言之,用龙德在田,似圣人已出在世,道德恩施能普遍也。” (3)反复道:反复,《本义》:“重复践行之意。”《周易玩辞》:“三以自修,故曰反复。”道,合理的行为。 (4)造:《释文》引郑注:“为也”,《本义》:“犹作也”;即兴起而有所作为之意。 (5)天德:指阳刚之德。《正义》:“天德刚健,当以柔和接待于下,不可更怀尊刚为物之首,故云‘天德不可为首’也。” * * * “巨龙潜伏水中,暂不施展才用”,说明阳气初生居位低下;“巨龙出现田间”,说明美德昭著广施无涯;“整天健强振作”,说明反复行道不使偏差;“或腾跃上进,或退处在渊”,说明审时前进必无咎害;“巨龙高飞上天”,说明大人奋起大展雄才;“巨龙高飞穷极,终将有所悔恨”,说明刚进过甚不久必衰;“用九数”,说明“天”的美德不自居首(刚去柔来)。 * * * 《小象传》是根据卦象、爻位等分别阐释卦中六则爻辞的象征意义。《乾》卦附有“用九”辞,所以《小象传》也相应多了“用九,天德不可为首也”一则。 -------------------- 《文言》曰(1):元者,善之长也(2);亨者,嘉之会也(3);利者,义之和也(4);贞者,事之干也(5)。君子体仁足以长人(6),嘉会足以合礼(7),利物足以和义(8),贞固足以干事(9)。君子行此四德者,故曰:“乾:元,亨,利,贞。” * * * (1)《文言》:文,饰也;《文言》即文饰《乾》、《坤》两卦之言,为《十翼》之一,又称《文言传》。《正义》引庄氏曰:“以《乾》、《坤》德大,故特文饰以为《文言》。”《集解》引姚信曰:“《乾》、《坤》为门户,文说《乾》、《坤》,六十二卦皆放焉。” (2)善之长:《本义》:“元者,生物之始,天地之德莫先于此,故于时为春,于人则为仁,而众善之长也。” (3)嘉之会:《本义》:“亨者,生物之通,物至于此,莫不嘉美,故于时为夏,于人则为礼,而众美之会也。” (4)义之和:义,宜也。《本义》:“利者,生物之遂,物各得宜,不相妨害,故于时为秋,于人则为义,而得其分之和。” (5)事之干:干,树木的主干,犹言根本。《本义》:“贞者,生物之成,实理具备,随在各足,故于时为冬,于人则为智,而为众事之干。干,木之身,而枝叶所依以立者也。” (6)体仁:以“仁”为体。《纂疏》:“《礼运》曰‘仁者,义之本也,顺之体也,得之者尊。’故曰‘体仁足以长人’也。” (7)合礼:《集解》引何妥曰:“礼,是郊接会通之道,故以通配,‘五礼’有吉、凶、宾、军、嘉,故以‘嘉’合(符合)于‘礼’也。” (8)和义:和,合也。《集解》引何妥曰:“利者,裁成也,君子体此利以利物,足以合于五常之义。” (9)贞固:《本义》:“贞固者,知正之所在,而固守之,所谓知而弗去者也,故足以为事之干。” * * * 《文言》说:元始,是众善的尊长;亨通,是美好的会合;有利,是事义的和谐;正固,是办事的根本。君子用仁心作为本体,可以当人们的尊长;寻求美好的会合,就符合“礼”;施利于他物,就符合“义”;坚持正固的节操,就可以办好事务。君子是施行这四种美德的人,所以说:“《乾》卦象征天:元始,亨通,和谐有利,贞正坚固。” * * * 本节释《乾》卦卦辞。开首四句《左传》襄公九年穆姜所叙略同:“元者,体之长也;亨者,嘉之会也;利者,义之和也;贞者,事之干也。”(“体”字《文言》作“善”)可见,《文言》的某些内容产生年代颇早。 -------------------- 初九曰“潜龙勿用”,何谓也(1)?子曰(2):“龙德而隐者也(3)。不易乎世,不成乎名;遁世无闷(4),不见是而无闷(5);乐则行之,忧则违之(6),确乎其不可拔(7),‘潜龙’也。” * * * (1)何谓也:此《文言》作者设问之辞,后五节同。案,此句以下至终,依次阐释《乾》卦六则爻辞及“用九”辞。 (2)子曰:子,孔子。旧说《文言》为孔子所作,固未必然,但其中采用了孔子的某些言论或观点却是可信的。 (3)龙德而隐者:《正义》认为这是“以人事释‘潜龙’之义”。 (4)遁世无闷:《正义》:“谓逃遁避世,虽逢无道,心无所闷。”《集解》引崔憬曰:“道虽不行,达理无闷也。” (5)不见是而无闷:是,赞许。《集解》引崔憬曰:“世人虽不己是,而己知不违道,故无闷。” (6)乐则行之,忧则违之:指对某事该不该施行有独自的主张。《正义》:“心以为乐,己则行之;心以为忧,己则违之。” (7)确乎其不可拔:《正义》:“身虽逐物推移,隐潜避世;心志守道,确乎坚实其不可拔。” * * * 初九爻辞说“巨龙潜伏水中,暂不施展才用”,讲什么意思呢?孔子指出:“这是譬喻有龙一样品德而隐居的人。他不被污浊的世俗改变节操,不迷恋于成就功名;逃离这个世俗不感到苦闷,不为世人称许也不苦闷;称心的事付诸实施,不称心的事决不实行,具有坚定不可动摇的意志,这就是‘潜伏的巨龙’。” * * * 本节释《乾》初九爻辞。 -------------------- 九二曰“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”,何谓也?子曰:“龙德而正中者也(1)。庸言之信,庸行之谨(2);闲邪存其诚(3),善世而不伐(4),德博而化(5)。《易》曰:‘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’,君德也(6)。” * * * (1)正中:指九二居下卦之中。《正义》:“九二居中不偏,然不如九五居尊得位,故但云‘龙德而正中者也’。” (2)庸言之信,庸行之谨:庸,平常。《正义》:“从始至末,常言之信实,常行之谨慎。” (3)闲邪存其诚:闲,犹言“防止”;“闲邪”与“存其诚”为对文。《程传》:“既处无过之地,则唯在闲邪;邪既闲,则诚存矣。” (4)善世而不伐:善,名词,指美好的行为;世,犹言“大”,如“世子”、“世父”之“世”,均作“大”解(善世,与下文“德博”对举)。案,旧说多以“善”为动词,解“世”为“时代”,如《正义》:“为善于世而不自伐其功。”于义亦通。 (5)德博而化:《正义》:“德能广博,而变化于世俗。” (6)君德:指九二虽未登君位,却有君主的品德。 * * * 九二爻辞说“巨龙出现田间,利于出现大人”,讲什么意思呢?孔子指出:“这是譬喻有龙一样品德而立身中正的人。他的平凡言论说到做到,他的日常举动谨慎有节;防止邪恶的言行而保持诚挚,美好的行为伟大而不自夸,道德广博而能感化天下。《周易》说:‘巨龙出现田间,利于出现大人’,正是说明出现具备君主品德的贤人。” |
QQ:915790790|赣ICP备11005942号-14|童子命,童子命查询,化解,八字排盘-易善命理 ( 赣公网安备 36028102000015 )
GMT+8, 2025-4-30 16:19 , Processed in 0.045430 second(s), 14 queries 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