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 九五,东邻杀牛,不如西邻之禴祭①,实受其福。[王弼注:“牛,祭之盛者也。禴,祭之薄者也。”] 《象》曰:“东邻杀牛”,不如西邻之时②也。“实受其福”,吉大来也。 【注释】 ①禴祭:古代一种比较简单的祭祀活动。 ②时:适时、及时。 【译文】 九五,东边的邻国杀牛举行大祭,不如西边的邻国举行简朴的祭礼诚敬,更能实在地承受神灵施降的福泽。 《象传》说:“东边的邻国杀牛举行大祭”,是说不如西边邻国简朴的祭礼诚敬合于时宜。“更能实在地承受神灵施降的福泽”,说明吉祥将滚滚涌来。 【解说】 禴祭是夏祭,此时五谷还没有丰收,祭祀简单。东是阳的方位,九五在东方,西是阴的方位,六二在西方。东邻(九五)杀牛举行大的祭祀不如西邻(六二)的薄祭受福,是因为九五居上中得正,但陷入坎险之中,六二虽居下,但处离明之中,有上升之势,故九五虽有中正之德,但已过,不如六二所处之时。九五为阳,阳为大,“吉大来也”,是说六二之吉自九五而来。九五处于既济的盛事中,祭祀礼重,而心不如六二薄祭的心诚,所以实际承受上天福分的是六二(实受其福)。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到了陈国。当时陈侯正命人建造陵阳之台,由于工程逾期,他下令把数十位工匠处死。孔子见到这种情形,便与陈侯一起登上陵阳之台,并告诉他,过去周文王建造灵台之时,百姓都是自愿来参加建设的,从来没有听说周文王杀过造台的民众。陈侯听罢,自惭形秽,于是下令放人。因为造台的目的就是为了恩泽百姓,如果因此杀人,则说明君王只是注重形式,而背离了初衷。 【原文】 上六,濡①其首,厉②。[李鼎祚《周易集解》引虞翻曰:“乾为首,五从二上在坎中,故‘濡其首,厉’。位极乘阳,故‘何可久’。”] 《象》曰:“濡其首,厉”,何可久也? 【注释】 ①濡:沾湿。 ②厉:危险。 【译文】 上六,渡河被水淹没了头,有危险。 《象传》说:“渡河淹没了头,有危险”,这样怎么能够长久呢? 【解说】 濡,沾湿。上位为首,所以说“濡其首”,也就是全身失陷,故“厉”。上位是既济之终,居高处盛的顶端,而上六以阴柔不正居之,当之、受之,肯定不会长久,而有覆没的危险。 杨广之死,就是一个例子。 大业十四年三月,隋炀帝杨广见天下大乱,局势已无法挽回,便准备迁居到丹阳宫(今南京)。随驾的都是从关中出来的卫士,他们思念家乡,纷纷逃归。这时,虎贲郎将元礼等人,利用卫士们思念家乡的怨恨情绪,推举宇文化及为首,发动兵变。宇文化及逼迫隋炀帝自尽。这个奢侈腐化一生的帝王,死后竟然连个像样的棺材也没有用上,后来由萧后和宫人拆卸床板做了一个小棺材,偷偷地把他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。 |
QQ:915790790|赣ICP备11005942号-14|童子命,童子命查询,化解,八字排盘-易善命理 ( 赣公网安备 36028102000015 )
GMT+8, 2025-5-24 19:30 , Processed in 0.043233 second(s), 14 queries .